科举出仕(士)(64)

尤其是那些知名府、县的府县志,记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、地理物产和人物文教等,让黎池虽坐在一村之地,却能了解到其他府县的情况。

当然,在延伸知识的广度上,除开赵俭给他捎来的书外,也少不了四宝店中书籍的功劳。一个书店的存书,即使有许多类似和借鉴意义不大的,除去这些,也还有许多有用和有趣的书值得一看。

黎池每个月去县学顺带交付抄写完毕的书时,都会借上一两本来看。

以前黎池拿样书都是付了押金的,后来徐掌柜看他实在想看又很爱惜书——也可能是见他与他们少东家交好,就说不再收押金、让他直接带回家看,看完后再还回来也就罢了。

如此,黎池每天在完成既定学习计划之后,也读了不少的书、扩宽了知识面。

随着与四宝店即徐掌柜的愈加熟识,黎家与徐家之间已算得上挚交之家了,有些虚礼也就不再拘谨。黎池到徐家去的次数也多了,自然地,与徐掌柜的女儿见面的次数也随之增多,有时还能说上几句话。

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,和与她见面之后的明显雀跃的情绪,让黎池不得不承认,他非常欣赏她。

若是他的心里年龄再年轻个十几二十来岁,他还可以说一句:他喜欢她、更甚至是他爱她。

可黎池觉得虽然他披着虚十六岁的皮囊,可灵魂年龄却已满五十岁了,喜欢或爱这种字眼,感觉已经说不出口了,实在太过矫情。

而现实是,在别人眼中,黎池就是个十六岁的年轻有为男子,娶妻生子人之常情,即使他内心觉得别扭,娶一个与他皮囊年龄相当的妻子,这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。

既然如此,那么温婉大方的徐氏女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既然内心已有决定,黎池也就隐晦地向徐掌柜透露出了自己的心意,暗示等考完试之后就正式请媒人上门。徐掌柜自然乐见其成,两人达成了共识。

……

时间进入腊月下旬,新年在即。

黎池明年八月就要下场考取乡试了,若考中就要继续参加次年二月的会试、以及之后的殿试,因此,这个年就是黎池在乡试之前过的最后一个年了。

不单单是黎镖这一房黎家人,黎水村的所有黎家人都很重视这一个年。族长黎钦早早地就决定今年要大开祠堂,祭告先人、祈求保佑,祈祷黎池科考顺利、金榜题名。

当初黎槿考取了秀才,第一次下场参加乡试前,也是开了祠堂祭拜专门祈求先人保佑的。

可只看这架势,明显族里要更加重视今年的这次祭祖。毕竟黎池还是不同的——他是临淮府‘小三元’,而且一看就觉得他更聪明,定然能像之前的童生试一样旗开得胜!

黎池本人心里对此不过一笑置之,表面上还是很领家人和族人的情。对大年初一开祠堂祭拜祖宗先人,祈求保佑表现出很期待和重视的样子。

以此去安他们的心:看小池子本人很有信心的样子,又已经祭拜过祖先祈求保佑了,肯定能考上!

大年初一,黎镖携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,参加了黎水村黎家的祭祖。黎溏才八岁年纪还未成丁,又没有考取功名在身或有何成就,于是就没有带他一起去。

大年初一这一天,是一年头一天,春季头一天,正月头一天,因此又称“三元”。暗合了科举考试中的连中“三元”,是个吉利兆头。

“小池子新年好!祝考试顺利啊!”

“树二伯也新年好,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康健!”

“黎“小三元”新年好啊,新年添文气、科考行大运!”

“权六叔过年好!也祝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!”

……

往村中黎家祠堂去的路上,遇上不少同去的族人,一路上互道新年好。而向道好的祝福语,毫无意外全是祝他科考顺利的。

三天新年期间,比平日要起得更早,以免得一个“三天晚天天晚”的新一年懒惰的坏兆头。

因此黎池他们鸡叫头遍后,就早早起床、洗漱干净、换上新衣,天色还才蒙蒙亮时,就动身往祠堂去了。

等该来的族人都到齐后,族长和几个辈分高、年纪大、德行好的族老一起,打开祠堂大门。

众人依次入内,然后按照族中辈分、年龄大小、嫡庶亲疏,各自站好位置。黎池不是第一次祭祖,跟在爷爷黎镖和他爹黎棋的后面,很快就站好了位置。

黎家虽族人众多、族内公中也有学田和族学,其实不过才传承三代而已。因此祠堂正厅上首供桌上供着的祖宗遗像、神牌灵位并不多,只有黎镖上一辈的三位的排位和画像,以及与他同辈早逝的两位的。

族长黎钦请出供桌上的族谱族规,先是朗读了族规,再将今年入族谱的族人写入其中。

然后由族长和族老领祭,带领族人跪拜祖先。

“一跪,一叩头,起!”

“二跪,二叩头,起!”

“三跪,三叩头,起!”

……

族人跪叩已毕,几个族老就开始给族人分发线香,等每个族人手中都拿到三炷香后,“上香!”

族人们按照站位,有序地依次上前。闭眼虔诚祈祷过后,将香插进供桌上的香炉中,再恭谨地退下来站回原位。

如此轮流下去,就到黎池上前上香了。他倒没有祈祷先人保佑他科考顺利,因为他知道那不过是无用之功。他只在心中给先人长辈们拜了个年,对他们养育后人的行为表达了感激之情。

祭拜过祖先之后,族长黎钦照例对族人训导一番,也都是老套路了:无非是总结去年族中发生的大小事,并对其点评、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,再展望一下新一年,最后训诫族人继续勤奋工作、友睦邻里。

在族长黎钦的讲话之中,不管是总结族中事情、还是展望新一年时,黎池都在其中占了不少的篇幅。比如,去年一年里,黎池在读书之余又积攒了十多两银子的赶考费用;展望今年,黎池就要下场科考了,先预祝他科考大捷。

这次祭祖虽只有村中黎家已成丁的男丁参加,可人数依旧不少,等祭祖完就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。

族长黎钦和族老们宣布祭祖仪式结束后,族人陆续地走出祠堂各回各家,一路上遇见人了都喜气洋洋地互道新年好,商量着谁先去谁家拜年……

黎镖带着儿孙们往回走时,一路上也与碰上的人家有说有笑的。尤其是黎池,遇上的人大多都要和他说上一两句话,或是祝福,或是叮嘱,都表达了对他的一片拳拳友善之心。黎池也都报以同样的友善,一一回以祝福。

喜喜庆庆地回到家后,黎镖先是吩咐三个儿媳准备接待即将来拜年的客人,然后就叫上四个读书的孙子,“大河、大湖、小池子和小溏子,你们四个跟我走,我们去祭拜文曲星君!”

封建社会中,民间信奉的神灵大多主要是玉皇大帝,以及一方的土地神等,而大年初一除了祭祀祖先外,也会带上贡品去叩拜信奉的神灵。

黎水村的人家皆是如此。较为不同的是,他们在最主要信奉的玉皇大帝和土地神之外,还信奉着文曲星,并在村中专门建了一个供奉文曲星君的小庙。

今年黎河和黎池一个考院试、一个考乡试,都是要下场的,就很有必要去叩拜一下主管文运的文曲星君,求个保佑和心安。

黎池他们去叩拜了文曲星君回来之后,家里已经来了很多前来拜年的族人亲戚,于是他们立即开始帮忙接待客人、陪客人说话……

正月初二,是家中三个儿媳和一个孙媳回娘家的日子。王氏、赵氏和黎江的妻子李氏,昨晚就收拾出了回娘家要带的礼,一大早就在丈夫或儿子的陪伴下出门了。

只有黎池的娘——苏氏,早已决定今天不回娘家、留在家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,去年和前年也都是这样。自从黎池考中秀才那年,黎棋陪苏氏回了娘家之后,他们就再也没在过年的时候回去过了,大年初二都不回去了、自然平日里也没回去过,只是没在明面上与苏家断绝来往罢了。

同类小说推荐:

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