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医娇娘(75)

她略微思索,视线落在一旁低声交谈的二人身上。

苏钧是何意思?

“咦好妹妹,快喝呀……难道你还是不愿意理我嘛?”陆舒声音有些委屈。

陆钏被她扰的收回了视线。

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,鸡鸭鱼肉无一不全,甚至连汤羹都备了两份,一份银耳莲子羹,一份海鲜煲。

陆钏望着银耳羹笑了笑,指着海鲜煲道“我喜欢吃这个……”说罢伸手将精致的瓷碗又推了回去,自己动手盛了一碗虾仁儿海鲜羹,随即转头问“你要不要也喝一点?”

陆舒眼神随即触电般收了回去,猛然摇头道“我还是喝银耳汤……”

正在跟苏钧说话的苏康就顿住了,视线望向陆舒和陆钏两人,过了片刻见她二人不说话,只静静的各自喝羹,这才继续说话。

这次陆钏听清了。

“腿疾可好些了?”……

“是吗?那往后可要勤加针灸。”……

“嗯,是是是,陆钏小小年纪竟然针法如此精巧……她今年才十二吧?……”后面大抵讲一路走来,听闻了陆钏神医的名号,使的不是刀竟是针,苏康更是赞叹不已,只道苏钧的腿疾恢复有望了。

陆钏凝眉,苏康太体贴了,反倒让人惶恐不安。难道他真那么期盼阿钧的腿疾快快好起来?

陆钏继续喝粥,苏钧和苏康两人边吃边谈,期间,苏钧还不定的给陆钏夹些荤菜素菜。

他两人的关系似乎又和好如初了,嗯,又似乎从来就没有龟裂过……

前一世,这两人之间究竟关系如何,她还真没有时间去了解。她眼疾未好时无法了解,等到她眼疾好了,苏钧已经去世了。

这之间的事谁知道呢,苏康老狐狸一只,他脸上带的面具恐怕比外面的城墙都厚。阿钧嘛……眼中看见谁都带着笑,先前还以为他精通排兵布阵,现在看看,唉,恐怕就是个傻的——

正想着,苏钧的笑声传了来,“阿钏,你怎么在摇头?”

陆钏手中的勺子顿住。

苏康就睁着眸子静静的看向陆钏。

为什么摇头……让她想想……

嗯,陆钏轻轻搅动着手里的海鲜粥,一本正经的说道“咱们从京城一路走来,都没有吃到过这么丰盛的晚膳,我看这家客栈真是麻雀虽小,却是五脏俱全……这次真是托了大哥的福气——”

苏康又笑,还是静静的看她。

苏钧点点头,笑称“是”

陆钏道“这海鲜煲味道鲜美,口感滑嫩,竟感觉是平生少有的美味,所以一时感慨万千。”

苏康手中折扇一开,眼睛弯了起来,笑道“那是你和阿钧一路长途跋涉,没好好吃过馆子的缘故……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吃食也是如此。”

陆钏眨眨眼睛“嗯,有道理——”

苏康就道,“既然如此,那接下来的海鲜煲我包了,你们想吃多少有多少……”

说罢,苏康又和陆舒一齐起身,郑重对陆钏和苏钧作揖拱手,脸上带着微笑道“说到底——阿舒出手伤人是她不对,今日咱们便抛弃前嫌,我们二人,给弟媳陆钏郑重道歉了。”

陆舒也郑重行礼,“好妹妹,姐姐这次真得知道错了!”

苏康又道:“作为赔礼,我先自罚三杯——”

说罢,端起酒盅,自顾自斟满,望着陆钏和苏钧面色含笑,仰头一饮而尽,如此往复三次。

他脸颊微红,似是自嘲又似是玩笑……“大哥钱没有,但是喝粥吃酒的钱还是有~弟弟弟媳以后想喝多少海鲜粥,大哥随时奉陪——”

苏钧表情上带着复杂的笑容。

既然如此了……陆钏嘴角微微勾起“好,只要你莫怕我们吃穷你。”

陆舒也噗的一声笑了出来,举杯道“来来来,我的好神医,姐姐也来敬你一杯,望日后咱们姐妹二人能抛弃前嫌,努力精练医术,造福后人~”

雅间内一时间气氛融融,几人正在说话间,知秋忽然下楼了,立在门外,道了声侯爷夫人,陆钏便将她唤进来,知秋低声道:“少夫人,那孩子又病起来了——”

陆钏脸色微变,低声道“你先回去准备热水,我随后跟来。”

“是——”知秋施礼退下了。

“发生了什么事?谁病了?”苏康一脸凝重,放下酒杯好奇的问道。

苏钧先起身,“兴许是路上带回来的哪个孩子,雨天着凉病了。”

苏康“奥——”。

陆钏和苏钧便就此告辞。

两人赶到了三楼——

知秋已经急得满头大汗,见到陆钏,立即双眼放光迎了上来。

陆钏在栏杆处不经意的一瞥一楼大厅,见拐角雅间内门半掩着,陆舒的淡紫色的衣裙也还在空气中飘摇。

正冲着栏杆的厢房都是不隐避的厢房,一楼大厅抬头就能看见三楼的情况。但是转过拐角就不一样了。苏钧要的五间上房正是转角后的,门外是一条僻静的封闭式回廊。

收回视线,陆钏神色严肃的转过拐角:“怎么会又烧起来呢?——不是照着我的方子开了药吗?”

第92章 ,画蛇添足

夜幕将至,红色的晚霞像是彩带般挂在天空,远远看去令人神清气爽。街上的门面店铺也渐渐开门迎客,原本冷清的街道上又开始喧闹起来。

缘福客栈西北角回春大药房是西城最有声望的药房,一般的疑难杂症只要找他们就绝对没有问题。这会儿回春大药房中已经没有了等待诊断的病人,唯柜台处十尺高的药柜前还有正等待抓药的百姓。“蒋老师父问诊回来了——”一个伙计看见后急忙迎接出去,接过他身上沉重的药箱子进去了。

这时,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的男子将大红楠木春凳搬到门边,即拱手道“师父——”

老者点点头,撩起前摆坐下了,望了望天,又回头道:“玄钟,适才有人过来闹馆子?”他刚去给县太爷瞧过病,回来就听见街巷里有人叽叽咕咕的在讨论什么药方子的问题。

戴玄钟是蒋老大夫的弟子,这个戴玄钟要说起来,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听说他今年才二十五六岁,当年,在他十七岁时,就一举考中了进士,成了“三鼎甲”中的探花。不要小瞧这个探花——要是按照年龄算起来,童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年龄不限,中式了后才取得秀才资格,就算戴玄钟是天才,那也得准备上两三年的时间,中了秀才之后,要继续考乡试,会试,这些也全都是三年一次。也就是说,他至少九岁就开始苦读寒窗,然后十一岁时就是个秀才了!

让人吃惊的是,这朵天赋异禀的“探花”并没有按照大家的期待进入皇宫发展自己的光明‘钱途’,而是转而侍弄药草,成了一名中医大夫,并且拜在了前朝御医蒋清的门下。

戴玄钟正色到:“那倒不是,今儿个下午有个人拿着两张药方子过来抓药,我细细的瞧了瞧方子,觉得略有问题,所以让他带病者来确诊一下。不曾想对方根本不领情。便与对方起了些争执……”

蒋清即将坐直了身子,双目炯炯的问道:“是什么方子?对方是何人?”

戴玄钟从袖中拿出两张纸,一一展开递给蒋清道:“何人不知,第一个方子问题不大。”

蒋清接过来放在手中细细瞧了瞧,只见这上面写:“桂枝2钱、木香2钱、当归3钱、生姜是2钱、白芷2钱、牛膝10钱……”

蒋清嗯了一声,“这些的确没有大问题。牛膝善于活血祛瘀,对妇科、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,既可活血,又能祛瘀疗伤。由此看来那病人急需活血化淤,”

又道“第二道方子呢?”

戴玄钟伸手指了第二张方子道…“师父您看,这上面荆芥2钱、防风3钱、姜活2钱、独活2钱、苏叶3钱、桔梗3钱、川芎3钱……这些都是驱寒的配方。可是您看她末了又加了一味‘黄芪’……”

上一篇:锦绣路下一篇:外戚之女

同类小说推荐:

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